新加坡建筑智能化基础建设及市场特点
新加坡作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其建筑智能化基础建设及市场特点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性。近年来,新加坡在推动智能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智能建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升了建筑能效和居住舒适度,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新加坡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势头。根据新加坡建设局(BCA)发布的数据,智能建筑在新加坡的应用已经覆盖了商业、住宅及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新加坡智能建筑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的规模将达到数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对于绿色建筑和智能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企业对于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能源成本的不断追求。此外,随着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进步,智能建筑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关注。
在重点厂商方面,新加坡拥有一批在智能建筑领域表现突出的企业。例如,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提供了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在内的多种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建筑物实现能源管理和优化。另一家知名企业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也在智能建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提供的HVAC(供暖、通风及空调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新加坡的多个标志性建筑中。这些厂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新加坡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推动新加坡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新加坡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标准,鼓励企业和建筑物业主采用智能建筑技术和解决方案。例如,BCA推出的绿色标志认证(Green Mark Scheme)就是一项旨在促进环境可持续性的评价体系,它通过对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进行评估,授予符合标准的建筑物相应的认证等级。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了市场参与者积极采纳智能建筑技术。
新加坡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潮湿,这使得高效的冷却系统成为必需。因此,新加坡的暖通系统设计往往以节能和高效为核心,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例如,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来提高能效,以及利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来优化能源消耗。此外,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多项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于绿色建筑和可持续能源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加坡在暖通领域也不断引入新技术。例如,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实现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室内环境,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舒适度同时降低能耗。另外,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技术,如HEPA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灯,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这对于提高公共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从市场角度来看,新加坡的暖通行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根据官方数据,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对高效能暖通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促使本地及国际企业加大在新加坡市场的投入,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也为暖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伴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建筑行业始终维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而由于人工劳动成本的飙升,建筑产业智能化趋势愈发明显,建筑机器人市场也得以兴起并快速发展起来。根据MartinPlacek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0-2022年间,全球建筑机器人市场规模维持着逐年递增趋势,到2022年达到了9970万美元以上,较上年同比增长16.9%。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以英国、瑞士为代表的欧洲地区,以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均是全球建筑机器人行业的主要营收市场。
在疫情后期,得益于经济的逐渐复苏,大量资本和高薪人才的涌入,以及市场投资环境的良好,新加坡房地产行业持续火热。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新加坡房价增长了8.6%;并且在2023年第一季度,该国的整体私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了3.2%,已经连续第12个季度增长。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也为新加坡的建筑机器人市场发展创造了巨大动力。
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新加坡建筑机器人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新加坡的建筑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属下的研究院在2021年发出的联合公告显示,双方将合力研发和采用可连接5G网络的机器人和无人机产品,以此来提升本国的建筑行业的自动化率及生产力。可以看出,当前新加坡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建筑机器人行业的重要性,国内建筑机器人市场投资和发展前景可观。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创新和增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建筑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流程。新加坡,作为亚洲城市数字化的标杆,其在BIM技术的应用上走在了前列。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推出了“智能城市2015”发展蓝图,致力于将这个“城市国家”建设成一个智能化都市。
为了评估BIM在新加坡的实施情况,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政府的积极推动、公共部门的领导作用、BIM指南和模板、BIM电子提交系统的实施、BIM基金的设立以及减少对外籍劳工的依赖。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BIM在新加坡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筑和建设局实施了BIM路线图,目标是到2015年80%的建筑行业将使用BIM。这是政府提高生产力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未来十年内将生产力提高25%。BCA与政府采购实体(GPEs)合作,从2012年起要求在他们的项目中使用BIM。这种政策对于推动整个行业具有显著影响。
BCA发布了《新加坡BIM指南》和《BIM特定条件》,为BIM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使用要求提供了明确性,并简化了BIM的实施过程。新加坡规定,超过5000平方米的新建筑项目必须通过Corenet在网上使用BIM电子提交系统。这促进了BIM在设计文档中的广泛采用。BIM基金旨在帮助设计公司通过支付培训、咨询、软件或硬件部分费用来建立BIM协作能力。
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实施BIM来减少建筑行业中外籍劳工的数量,因为这些工人的技能并不总是能满足总承包商的要求。新加坡引入了BIM经理和BIM协调员这样的新型专业人士,他们负责定义、管理和完成BIM执行计划。
综上所述,新加坡在建筑智能化基础建设及市场特点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前瞻性。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还是市场发展上,新加坡都显示出了其作为一个先进城市国家的典范。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加坡的建筑智能化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并为全球同类市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