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渔业行业发展现状及周边条件特征
新加坡渔业行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但近年来其发展重点逐渐转向热带观赏鱼养殖。新加坡四面环海,具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国土面积有限和淡水资源匮乏,新加坡的淡水养殖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在水产养殖品种方面,新加坡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包括石斑鱼、遮目鱼、尖吻鲈、黄金鲷等,甲壳类动物如南美白对虾、蟹和贻贝等也有养殖。淡水中普遍养殖的品种有草鱼、银鱼、鳙鱼、鲤鱼、红罗非鱼以及大理石鰕虎鱼等。此外,新加坡还是主要的养殖和出口观赏鱼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部,部分在东部地区。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寻找新的水源、推广现代化渔场建设等措施,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政府也鼓励建立现代化的渔场,尤其是优先发展被农业技术部门指定的渔场。这些努力使得新加坡的水产养殖产量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年增加,到2008年达到3518吨,产值达1306万美元。然而,从2006年开始,由于养殖水域压缩减少和政府政策的调整,水产养殖产量开始有所下降。
除了水产养殖业外,新加坡的捕捞业也是渔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沿海附近渔业资源不丰富,渔获量在1.52万~1.92万吨之间变动。近年来,外海渔业日趋重要,主要渔场在南海,有些与发达国家联营。新加坡捕捞的鱼类种类繁多,包括鲷、石首鱼、蛤、沙丁鱼、枪乌贼、乌贼、对虾等。据统计,新加坡现有渔船769艘,其中小型渔船529艘,在外海生产的长21.2~35米、总吨位360~805吨的大型渔船240艘。裕廊是新加坡最主要的现代化渔港,卸鱼的渔船中大部分是外国船。
周边条件特征方面,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马六甲海峡南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并有两条长堤与马来西亚新山和振林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成为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此外,新加坡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渔业行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新加坡渔业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努力,相信新加坡渔业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