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咖啡厅市场供求情况分析
新加坡作为一个人口不足600万的小国,却拥有超过30家国际连锁咖啡馆品牌在此设立分店。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新加坡市场的吸引力,还揭示了其背后复杂的市场供求动态。
根据一墨腾创投(Momentum Works)的研究,新加坡的现代咖啡市场规模约为2亿8400万美元,相当于每年消费8000万至1亿杯咖啡。尽管在东南亚各国中,新加坡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其人均咖啡消费量却是最高的。这表明新加坡消费者对咖啡有着较高的需求和偏好。
新加坡消费者对咖啡的品质和口味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愿意为一杯好咖啡支付6到7新元的价格。此外,新加坡消费者对新鲜和创新的咖啡产品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尝试欲,不断寻求新的体验和满足。这些特点使得新加坡成为吸引国际咖啡品牌的理想市场。
新加坡的良好商业环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基础设施,以及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旅客,也为咖啡品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国际咖啡品牌如星巴克、提姆霍顿(Tim Hortons)、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Kopi Kenangan和库迪咖啡(Cotti Coffee)等纷纷进入新加坡市场,试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瑞幸咖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这家被称为“中国星巴克”的品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和管理危机后,选择了新加坡作为其首个海外市场。瑞幸咖啡的主要策略是通过低价和快速的服务吸引消费者,大部分店面仅供外带,消费者需要通过手机App下单和付款,首次消费只要0.99元,而且两分钟就能拿到咖啡。这种模式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并促使其他一些咖啡品牌效仿。
从印尼起步的Flash Coffee和Kopi Kenangan也是利用科技和数据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成功案例。然而,Flash Coffee在今年全线倒闭,而Kopi Kenangan则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成为东南亚首个科技赋能(tech-enabled)餐饮“独角兽”。
新加坡咖啡馆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风险投资的影响。在过去几年,风险投资对咖啡馆品牌的兴趣很高,但近两年逐渐冷却。根据睿勤(Preqin)提供的数据,今年截至11月,东南亚的咖啡馆风险投资交易额只有3977万美元,而去年是5518万美元,2020年和2021年都超过了1亿美元。这说明,风险投资对咖啡馆品牌的选择更为谨慎,也更看重品牌的差异化和可持续性。
Kopi Kenangan在新加坡的首家店于今年9月亮相,尽管每家店的利润比印尼少10%,但其定价更高,每家店的营业额也比印尼高很多。公司计划明年在全岛再开15家店,并考虑拓展到其他东南亚市场以及印度和中东。
新加坡咖啡馆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有国际品牌的挑战,还有本土品牌的抗衡。本土品牌如亚坤和土司工坊咖啡店(Toast Box Coffee House)有着更深的市场洞察和消费者理解,也有着更强的忠诚度和认同感。一些本土精品咖啡馆,如Cafe Cartisan,注重咖啡的品质和个性,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咖啡体验,给国际品牌带来了不少压力。
总的来说,新加坡咖啡馆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各个品牌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才能在这里生存和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咖啡选择和体验,让每一杯咖啡都有不同的故事和味道。